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广州荔枝已卖出七成,出“奇招”抗疫助“荔”

大洋网讯 广州荔枝首次销往日本市场!记者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广州促进荔枝销售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荔枝总产量约12.7万吨,同比增长20%左右,目前已成功完成销售约七成;荔枝总体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部分高端荔枝品种价格坚挺,未出现滞销情况。

以科技支撑稳产保供、提质升级

作为全球优质荔枝的主产区,广州荔枝精品、珍品层出不穷,占尽地理区位优势、荔枝品质优势、荔枝科技优势、荔枝议价优势,2020年,广州荔枝产区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增城挂绿”“增城荔枝”“从化钱岗糯米糍”“萝岗糯米糍”“从化荔枝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全市种植荔枝面积约55.7万亩,同比增长4.1%。

近年来,广州市以科技为支撑,持续推进改造低效荔枝果园行动,今年早春,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30多批次,赴受冻害现场进行栽培管理技术指导,解决部分地区荔枝寒潮冻害影响;依托华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院所荔枝专家及广州“农博士”平台及时为果农提供在线疑难问题解答及现场技术指导;利用“农业通”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荔枝先进适用技术要点、病虫害预测预报、天气预警等,多措并举,助力荔农克服荔枝大小年生产难题,保障了今年荔枝实现增产。

同时,广州致力于集约带动全市荔枝产业提质升级。建设增城、从化以荔枝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发展“一村一品”荔枝专业村10个、“一镇一业”荔枝专业镇3个。利用2021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扶持荔枝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项目)1025万元,在从化、增城建设1万亩荔枝种植绿色防控示范区和1个荔枝高标准生态智慧果园。联合相关地市向农业农村部申报“广东岭南荔枝产业集群”项目,中央财政2021-2023年将每年分配广州补助资金约2500万元发展荔枝产业。目前,全市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设施应用面积18.6万亩,建成自动喷滴灌设施4.5万亩。

五大“奇招”抗疫助“荔”、稳增助销

荔枝产量高、品质好,关键还要卖得好、荔农增收好。今年,海南、高州等早熟荔枝价格前期一路走低,荔枝销售开局不利。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受晴好天气影响,广州荔枝提前约10天成熟,与其他早熟产区“扎堆”上市。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外出货运航班减少物流受阻、荔枝采购商同比往年骤降、消费意向低迷、市外订单纷纷退订、市内旅游采摘受限,从化、增城等荔枝主产区面临前所未有的荔枝销售压力。广州多个部门齐心协力、协同推进,五出“奇招”抗疫助“荔”,打了一场漂亮的荔枝销售“攻坚战”:

一是广泛发动,营造全社会抗疫助“荔”氛围。在市分管领导关心推动下,广泛发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市民群众共同推进荔枝内销工作;邀请市直有关单位和有关企业、各大电商平台走入从化、增城产区开展荔枝促销;同时发动一批主播助力荔枝直播带货,推动广州荔枝“出圈”吸粉,推广从化“美荔定制”销售模式,支持荔枝经营企业进驻京东、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打好荔枝“市场牌”。

二是攻坚克难,解决荔枝销售物流瓶颈。面对疫情导致的物流瓶颈,积极与南航、邮政、顺丰等物流企业对接,打通物流链,畅通运输链,为荔枝“抢鲜”上市保驾护航。报请省农业农村厅协调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急调航班162架次,为荔枝打开出省绿色通道,有效缓解荔农及采购商的燃眉之急。

三是急建“田头小站”,推动荔枝全产业链支撑。市农业农村局从“菜篮子”经费中紧急安排320万专项资金用于畅通物流补贴,迅速建成一批“田头小站”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增城、从化紧急建成荔枝“田头小站”30个,可延长荔枝销售期5-10天、降低荔枝5%-10%的腐烂损耗。同时发挥荔枝保鲜、荔枝干加工、荔枝酿酒的基础优势,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荔枝加工产业链条,目前每天可收购40~50吨荔枝用于加工。

四是强力宣传,树立广州荔枝品牌形象。广泛利用多媒体平台正面宣传广州荔枝绿色、安全、优质品牌形象,让市场进一步提升对广州荔枝高品质的认知。6月21日至23日“广州荔枝,我们爱‘荔’”还在广州塔亮灯,向全城告白。同时,以品牌包装为突破口,让广州荔枝从“果品”向“礼品”转变,充分挖掘广州荔枝文化内涵,有效提升了消费者消费欲望和广州荔枝品牌价值。

五是逆势出口,扩占海外市场。疫情之下,逆势拓展国际市场,成功实现海外出口目的地和出口量“双增长”。除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传统销售国家和地区外,首次销往日本市场,出口量稳步增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叶卡斯

图片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天河本地信息 » 广州荔枝已卖出七成,出“奇招”抗疫助“荔”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广州信息 更新 更快 更全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