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以人为本,一祠多用!这座村里的祠堂“活”起来了

大洋网讯 “这个古祠堂现已是一祠多用,既是沙湾东村的科普活动中心,又是老人活动中心,还是社区文化室……”近日,记者在走访番禺区沙湾东村绿松祠堂时,负责该祠堂管理工作的针姐对绿松祠堂的前世今生以及活化利用如数家珍。

绿松祠堂流传着“三代文魁”历史人物的故事。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沙湾乡的何学青(字道敷)中举人,任知县而绩著,且卓有军功。其子何应騊(字高骋)博学能诗,中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举人,任官勤政,宦绩显赫,直隶总督蒋悠銛称许他是“直隶第一能吏”。何学青的另外两子何应骥和何应驹以科名任官,后都以军功获封。何应騊之子何绍和(字博銮)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顺天举人,故他们家宅被挂上“三代文魁”的匾额,建起了甲第连绵的“东楼”“西楼”和题额“畿南世宦”“楚蜀世宦”的两条门巷与家祠。以两代宦绩之显贵,何学青的祖父何风云、父亲何廷桂先后被赠承德郎、武昌府通判,兄何有祥、何官谷被赠封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等职衔。

记者在绿松祠堂看到,这里成为了老人健身休闲的乐园。热爱乒乓球运动的老人在这里以球会友,以球结谊。“我经常到这里打乒乓球,在这里打球气氛很好,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球友老何表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 潘伟璘 黄国宏 杨颂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李波 通讯员 潘伟璘 黄国宏 杨颂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李波 通讯员 潘伟璘 黄国宏 杨颂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天河本地信息 » 以人为本,一祠多用!这座村里的祠堂“活”起来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广州信息 更新 更快 更全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