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人文蔚兴越千年 守正创新开新篇

南风润物,珠水潮涌,育岭南锦绣山河。

2200多年历史文化静水深流,40多年改革开放崇文兴教,人文蔚兴!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广州时提出“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要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殷殷嘱托。

发展进入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州把舵领航、擘画蓝图。

广州牢记重托,矢志奋斗,着眼“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奋力开创文化强市建设新局面,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高扬旗帜

“筑”理想信念之根基

一个时代的画卷,底色是人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广州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工程、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持续巩固全市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

精神锤炼,踔厉奋发,数字说话——

2018年10月以来,广州举办超15万场各类理论宣讲、6000多场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建成58个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0家新型智库、9家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16家青年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擦亮“广州学术季”“广州学习沙龙”学术品牌、推出一批理论成果……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整体规划保护、全面修缮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杨匏安旧居等一批重要红色革命遗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完成改扩建和展陈提升、入选中宣部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陈列、农讲所旧址纪念馆陈列等8个展览项目入围全国十大精品展评选。新建团一大纪念馆,打造东园文化广场等新的红色文化地标。成立中共三大历史研究中心,出版《中国共产党与大革命丛书》等重要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英雄城市品牌更加鲜亮。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近17万场次,累计2244万人次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出台实施174项惠民政策,各级党组织为群众办实事超过15万件。全市公共空间6.3万多个宣传载体串联起城市印象和生活足迹的“红色记忆带”……红色是广州最鲜明的底色,嵌进了英雄城市的DNA。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宣传与舆论引导,精心策划“非凡十年”“跟着总书记的足迹”等主题宣传,向境内外展示总书记思想和形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年均召开100余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生动讲述大国抗疫、中国之治、城市担当。

做好做优主阵地主平台,广州一体化规划设计市、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挂牌成立11个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新花城”“花城+”等一批重点融媒品牌,县级融媒体建设的“番禺经验”获全国推广,“学习进行时”“时局”“思享”等专题频道让党的声音牢牢占据网络平台首页首屏首条,让主旋律有高频率、正能量有大能量。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遥望前方的奋进路,让初心住进内心,让使命融入生命,我是党员我带头。”钟南山院士在“党课开讲啦”活动中述往思来,面向公众深情告白,留下了广州“党史大学习”深入千家万户的生动写照。

勇立潮头

“开”精神文明之新风

城以盛民,文以化人。

“一、二、三!”数十名路人瞬间集结,喊着号子合力抬车救人,救出被困男子……今年3月31日傍晚,广州海珠区的一幕在全国网络刷屏,收获点赞无数。67岁的简叔对现场记者说:“帮得就帮!我相信每个广州人都是这样想的。”有网友感动地说:“这些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让这座城市有了温度。”

“帮得就帮”,脱口而出的四个字,道出了一座城市的温暖形象,背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润物无声、成风化人。

近年来,广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宗旨要求,下“绣花”功夫、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涵养着城市的文明气质、凝聚起发展的精神力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30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州编织出一张“全市覆盖、出户可及、群众便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网络,至今开展线上线下活动5万多场,惠及千万市民。

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487人次获评“中国好人”“广东好人”;乡村教师赖宣治等25人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全市共282人次荣获全国、省、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400多万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4亿志愿服务时,超1.5万个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40万人次无偿献血140多吨。这些人和这组数字,为最早提出建设“志愿者之城”的广州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47个“好人工作室”,20期“广州榜样”发布厅,王烁、李莎、李世全等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让文明培育深入人心。

文明镇村覆盖率近90%、13个村镇入选全国文明村镇、29家单位入选全国文明单位、8户家庭入选全国文明家庭、8所学校入选全国文明校园,执信中学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彰显全域创建成果丰硕。

厚植人文繁盛的沃土,我们将迎来精神文明之花在羊城大地的怒放。

守正创新

“培”岭南文化之魂魄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明代汤显祖笔下的广州,千帆所聚,万商云集。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世界唯一2200多年从未中断的东方大港,东方文明在此出海,世界文明在此际会。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根植中华文化母体,吸收海外文化雨露,造就岭南文化胸怀天下、兼收并蓄、勇于创新之特质。

珠水滔滔,滋养着花城、滋润了岭南文化,孕育了粤剧、广东音乐、岭南画派等一系列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瑰宝。截至目前,广州全市有非遗代表性项目409项,其中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项目2个,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数量分别达21个和95个。

云山巍巍,见证岭南文化在广州凝结、沉淀、厚积。北京路等6大片区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改造,新增4处国保文物单位、总数达33处,恩宁路永庆坊保护活化项目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泮塘五约微改造项目入围2020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的“广州经验”闻名四海。

南越大地,孕育岭南文化之花。南越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获评国家“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坚持“先考古、后出让”考古制度,推动南石头监狱、陂头岭等重要遗址实施原址保护……一系列成就,见证了广州市文物工作成绩显著。

盛世修大典,太平纂鸿帙。《广州大典》《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等相继推出,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精神、延续城市文脉的范例。

岁在壬寅,时值季夏,中国国家版本馆于近日开馆。在凝结着广州人无数情思的流溪河畔,由古朴庄重的青灰色建筑群组成的广州国家版本馆“文沁阁”掩映于凤凰山脚,母亲河水与文明灯塔在同一方天地里,交相辉映。

两千余年历史孕育的岭南文化,正以其特有的开放务实、敢为人先的精神气质,持续滋养着千年商都的城市根脉。

文化惠民

“攀”文艺精品之高峰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文艺是吹响时代先声的号角。

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艺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让大众收获更多、幸福更多,是文化事业发展之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人文地标,巍然耸立。粤剧艺术博物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华侨博物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市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粤剧院……已投入使用或正在陆续建成。预计到2025年,全市博物馆数量将达120家以上,“博物馆之城”建设稳步推进。

群众文化,百卉千葩。“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广州艺术季”“羊城之夏”等群众文化活动类别多样、内容丰富、惠及广泛,让市民获得满满幸福感。群文精品《大营救》勇摘全国群文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首位,图书馆覆盖率达到100%,推进“诗词之都”建设,打造广州读书月、羊城书展等全民阅读品牌,推出“最美书店”“公共阅读空间”评选活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城市新时尚。截至2021年底,广州176个镇街均设立公共图书馆(分馆),图书馆覆盖率达到100%,“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效初显。

文艺佳构,繁花似锦。电影《南越宫词》《点点星光》《掬水月在手》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舞剧《醒·狮》获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杂技节目《升降软钢丝》获世界马戏节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歌曲《我笃信你》获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2021年度特别贡献原创作品”……40余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400余件美术、雕塑作品入选市级以上重要美术展览。

2022年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广州18部作品入选,全省第一,创历年数量之最。建立“名师工作室”“文学艺术创作基地”,实施美术“青苗计划”、文学“后浪计划”。群众文化和专业艺术取得双丰收。

一张张人文名片、一座座城市文化地标,书写着城市人文品质新篇章,不断满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广州认真践行文化惠民理念,用心用情做答卷——群众在哪里,文化供给就在哪里!

开创新局

“拓”文化产业之蓝海

建设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是国家赋予广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广州向改革要动力、向市场要活力,通过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工程、文化产业壮大工程,文化广州再领风气之先。

以文兴业,改革先行。广州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组建广州文化发展集团,国有文化企业等系列改革进入“深水区”。“十三五”以来广州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1%,占GDP的比重超过6%,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引擎。

以文兴业,开放为要。广州文交会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展会规模、成交金额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逐步凸显,已成为链接产业高端资源、汇聚业界精英的高端综合性平台和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出台文旅暖企“12条”,新增3个国家级文旅产业平台,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天河区正佳广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番禺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旅游集团九龙湖项目和免税综合体项目落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美丽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文化的繁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繁盛。2011年以来,广州有红线女、黄少梅、章以武、黄俊英等4人荣获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梁玉嵘、许鸿飞、陈玲玉、李新华、王筱頔、何世良、林俊敏(阿菩)等7人获评广东省中青年德艺双馨作家艺术家,“聿影计划”、“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美术“青苗计划”、文学“后浪计划”等孵化着一批批年轻文艺生力军。

敢为人先的春风,化作无声润物的雨露。网易、三七文娱、酷狗、珠江钢琴等一批龙头企业涌现,工业遗产、历史街区、古村落活化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一步一脚印,数字音乐、动漫、游戏电竞产业在全国排名前列,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国际漫画展等节展不断提升专业化、国际化水平。

在创意引擎的轰鸣声中,广州文化产业生机勃发。

促进交流

“塑”时代形象之窗口

往事越千年,千年商都广州,是中外文化交流交往之窗;立足新时代,广州是展现中国形象、湾区形象的时代之窗。

推开这扇“窗”,人文湾区建设沐浴暖阳。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与港澳文化同根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深入实施湾区传播工程,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研究院,签订城市形象传播战略联盟;与深圳开展文化领域全面战略合作推动广深“比翼双飞”,联合佛山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联合港澳佛(顺)共建世界美食之都,成立粤港澳美食产业联盟、湾区产业联盟、文艺联盟、旅游联盟、文化联盟;《湾区全媒睇》面向800万港澳居民展现湾区新变化、新风貌,《读懂广州·粤韵周刊》推动港澳文化认同;“大湾区 大未来”主题采访活动持续深化,向境内外开展广州南沙建设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战略平台的宣传推介,充分展示广州魅力、广州机遇。

通过这扇“窗”,文化交流交往深入推进。

积极建设对外交流交往门户城市,建成20个广州文化旅游境外推广中心,与30个境外城市保持经常性文化交流合作,文艺精品扬帆出海,《海上来客》成为国家外宣品在海外热播,激发国外受众探索古老中国的热情。遍布全球的粤菜餐馆、海外花市等系列活动,把岭南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广州文化周”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举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等国际性文化活动,在“请进来”与“走出去”中推动粤剧粤曲、武术、美食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透过这扇“窗”,世界在这里“读懂中国”。

紧随国家外宣步伐,连续三年成功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先后举办从都国际论坛、亚洲美食节、全球市长论坛、广交会等30多场国际会议活动,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70多场广州故事会,达沃斯广州之夜、中意友好交流等活动精彩纷呈,扎实开展华南国家植物园境内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广州故事,“美丽花城”“阅读之城”“千年商都”“美食之都”“诗词之都”“广州马拉松”城市形象名片不断擦亮,为世界打开一扇扇读懂中国、读懂广东、读懂广州的文化窗口。

人文湾区建设活力迸发,对外交流门户越开越大,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天河本地信息 » 人文蔚兴越千年 守正创新开新篇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广州信息 更新 更快 更全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