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准妈妈临盆前突发心脏病 医生“盲植”起搏器救两命

陈样新教授和手术团队紧急抢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供图)

大洋网讯 “产妇患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降到每分钟30次,马上进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昨日下午,怀孕近39周的产妇陈女士(化名)由于突发心脏病,随时面临心脏骤停风险,准妈妈和腹中的宝宝命悬一线。

危急时刻,首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陈样新教授当机立断,带领团队在没有X线透视的条件下,只用10分钟就成功为陈女士植入临时起搏器,恢复正常心跳。

记者事后从该院获悉,植入半小时后,陈女士顺产诞下一名健康男婴。得知母子平安的消息,陈女士的家人都激动不已。

高龄产妇生二孩突遇凶险“心病”

据陈样新教授介绍,陈女士今年37岁,是一名高龄孕产妇,这是她的第二个孩子。早在几年前怀第一胎做身体检查的时候,她就被诊断为“房室传导阻滞”,但一直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

5月26日,陈女士怀孕接近39周,并有宫缩活动,显然已经临近分娩。偏偏在这个时候,陈女士觉得头晕、乏力,一动也不想动,整个人无精打采。于是家人赶紧把陈女士送到医院就诊,没想到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据该院妇产科围产专科副主任张睿副教授和杨威医生介绍,陈女士属于严重高危妊娠,当时的心率只有30至40次每分钟,被诊断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随即下达了“病重通知书”。医生告诉陈女士及其家属,这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心律失常性疾病,分娩过程中可能发生心脏骤停乃至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更糟糕的是,她被送到医院时已有先兆临产征象,分娩随时可能发动。

看着虚弱的陈女士和“病重通知书”,家属愁眉不展。与此同时,该院产科立即开启“绿色通道”,联系心血管内科联动紧急处理。同时产房做好紧急预案,严阵以待。心血管专家陈样新教授通过会诊了解情况后,与妇产科和麻醉科等各科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都十分危险,应该马上进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才能为顺利分娩保驾护航。

“零射线”植入考验医生胆识能力

然而,有一个难题摆在医疗团队的面前。通常来说,起搏电极的植入需要在X线透视下,看着电极走行和到位情况,并需要在X线透视下调整电极在心脏内的位置,但X线可能对陈女士腹中的胎儿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不马上进行紧急临时起搏电极植入术,孕妇和胎儿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在这两难的情况下,在心脏起搏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陈样新教授当机立断,决定在“零射线”条件下进行起搏电极植入——也就是说,要在完全没有X线的条件下,凭借操作过程中的心电图表现和手感,将电极跨过三尖瓣送到右心室,再借助术中心脏超声,确定电极固定在理想位置。由于患者心跳很慢时,术中一受刺激就容易出现心脏停搏,手术团队必须快速将电极植入到位并启动起搏。

“没有X线的帮助,既看不见电极,也不知道电极到哪里了。只能依靠自身经验,让电极在‘黑暗’中朝目标部位前进。”陈样新教授说。

方案确定后,迅速协调心血管内科张海峰副教授、心脏超声王培伟医生和导管室团队火速到位,为陈女士进行“盲植”。

拯救心脏只有10分钟“时间窗”

此时,又一个险情发生了。

进入导管室后,陈女士觉得腹痛比原来加重,宫缩频率也明显增加了,这是将要临产的征兆。这意味着,留给心血管内科团队的时间不多了。严格无菌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安抚病人,1分钟不到腋静脉穿刺到位,置入鞘管,送入临时起搏电极……手术团队配合默契,争分夺秒。

陈样新教授凭借娴熟的操作技巧,结合操作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短短两三分钟就准确地将临时起搏电极送入右心室。经过起搏测试并适度调整后,医生们固定起搏电极并再次测试确认参数后,连接临时起搏器。

当陈女士的心电监护显示出心脏起搏波形时,此时距离手术开始仅仅过去了10分钟,整个团队都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在完成临时起搏电极植入仅仅不到半小时后,陈女士就自行发动分娩,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男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张阳、林伟吟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天河本地信息 » 准妈妈临盆前突发心脏病 医生“盲植”起搏器救两命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广州信息 更新 更快 更全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