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部《觉醒年代》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铺展在观众眼前。革命先辈们用他们战斗的一生,告诉我们何为信仰;他们以血肉之躯、以觉醒之精神建立中国共产党,探求出一条救国救民之路。如今,方志敏先生笔下的“可爱的中国”已经实现,李大钊先生笔下的“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也由千万名奉献“青春之我”的党员传承实践。
1921年南湖游船上的星星之火如今已燎原,百年征程,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在其位、担其责,共同谱写出这百年华章。普通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初心始于何处?使命又如何担起?
在三代人心中,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共产党员应该是怎样的形象?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陈荟如,引用了这样一段话:“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90后”陈荟如今年在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读研一,去年十月份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眼中的共产党员,是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品质,为人民服务,即是“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
对已有23年党龄的“70后”谢建仔来说,为他埋下入党这颗种子的就是部队的班长。1995年入伍的谢建仔认为,8年军旅生涯是非常珍贵的经历。在部队里,谢建仔总能看见一群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冲在所有人前头,做得比别人多,吃的苦也比别人多,他们被称为党员先锋队。“我们的班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班长是我的目标,我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在谢建仔心中,党员就是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人,“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是第一个站出来的,要起到带头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党员也要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心存善念,乐于助人。
年轻人入党或许有从懵懂到领悟的过程,但对老一辈来说,入党更像是一种毋庸置疑的选择。年过七旬的许水楼是一名党龄32年的老党员,一句“入党是一件光荣伟大的事情”不仅是深入人心的共识,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价值观。
从上学时起,许水楼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伟大的党,共产党员是一群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刚正无私的人,而加入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成为他的不二选择。
在时局动荡的年代,革命先辈们用鲜血书写历史,用生命诠释何为信仰、何为共产党员。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社会安定,生活富足,党员肩负的使命却始终没有变。
当决心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们如何担起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一场公共卫生持久战拉开序幕。冲锋在前的正是共产党员。疫情发生之初,防控工作需要大家尽量减少外出,社区进行严格管理。彼时年过七旬的许水楼报名担任防疫志愿者,在村口站岗长达3个月,没有一天缺席。
许水楼主动参加义务劳动
病毒肆虐,在大多数人不敢出门的情况下,许水楼却说:“我不怕。我入党的时候就宣誓过‘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为了大家身体健康,国家需要我,我就来了。看到村里每个人都平安,我就不觉得辛苦了。尽自己微薄之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不觉得累。”
同样奔走于疫情前线的还有谢建仔。2020年春节,谢建仔除了在社区里当志愿者,也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在广州白云机场接收来自海外华侨和爱国人士的医疗救援物资,进行清点打包分发,加急转运至湖北。每天早出晚归,他说:“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5月,广州疫情来袭,番禺区南村镇进行核酸检测大排查,谢建仔再次走到最前线,在现场帮助指导志愿者们更好地进行志愿服务。
谢建仔(左五)和其他志愿者们在白云机场打包物资
日常生活中,谢建仔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州蓝天救援队教官、爱救团广州副团长、中国红十字会急救员……谢建仔身兼数职,还考取了多个关于救援的导师证。
1999年起,还在部队当兵的谢建仔开始捐助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由于童年时家庭条件不好,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山区孩子的不容易。如今,接受他捐助的孩子长大成人,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建立家庭,逢年过节还会来看望谢建仔,过年的大合照总是热热闹闹的。可以说,谢建仔陪着这群孩子长大,“现在是他们陪着我变老了”,谢建仔说到。有些受到捐助的孩子,长大后也将这份爱心与善意传递下去,去捐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
2006年,谢建仔与孩子们的合影
“人来到这世上,总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谢建仔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意义。投身诸多公益事业,谢建仔乐在其中,他说:“能帮助到别人自己也会很开心,这些人生阅历也让自己成长了很多,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力量。”
还在校园中的陈荟如,用年轻人的方式,不断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喜欢朗诵的她加入了学院组建的经典诵读青年先锋队。经典诵读青年先锋队让青年的力量走进各社区、红色纪念馆,在课堂内外广泛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引导更多的青年了解党的光辉历史、认识党的精神谱系、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她认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我们应该用声音传达党的宗旨主张。”
陈荟如(左一)在经典诵读青年先锋队诵读经典
陈荟如曾诵读过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的绝笔家书,字字泣血,革命先辈的爱国之心与牺牲精神,深深地触动了她。当她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看到赵一曼的家书时,红色家书所携的那段厚重历史与诵读内容重合,令陈荟如产生了时空交错的感觉,她对革命先辈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这也是诵读红色经典带给她的独特的体验。
1935年,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的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今年90岁的方梅奶奶,是方志敏烈士唯一女儿。她说:“父亲笔下‘可爱的中国’,我替他看到了。这个中国,比他想象中的更可爱。”她还寄语小朋友们:“要记得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今天的幸福。希望你们长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可爱!”
陈荟如也曾诵读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革命先辈们为我们创造了这么美好的国家,我们也应该把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陈荟如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高扬着爱国主义的旗帜,不断地奉献祖国,奉献人民。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应该有理想,有担当,只要青年强,国家就有希望。作为青年,要勇于担当,有所作为。目前是入党积极分子的陈荟如说,“未来如果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提高个人思想觉悟。时时刻刻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脚踏实地做事,将来踏入工作岗位上也要兢兢业业做事。”
谢建仔在参加诸多志愿活动之余,还爱好跑步和越野。从一开始的30公里到50公里,再到如今的400多公里,他不停地挑战自我,把目标一点点提高。而他的公益之行,也如一场场逐渐变长变远的越野赛,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他在广州蓝天救援队担任教官,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年轻一辈的队员,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传承更加重要。他还与自己的师兄广龙一起开创了黄埔山峰救援队,填补该区域在山野救援上的短板。他说:“我们需要传承共产党员的精神,学习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坚守的精神。我与革命先辈的精神、境界,差距还很大,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追求。”
在学校教书育人36年的许水楼,在校时教育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如今虽已退休,但许水楼还是兴丰村第五经济社党支部的支部委员,他依旧带头在村里进行义务劳动、进行垃圾分类宣传等工作,以身作则,他说:“作为党员,就要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带头榜样。”朴素的话语背后,是许水楼一以贯之的实践。有一次他在村里散步,遇见了正在进行义务打扫的党员,二话不说便加入了劳动。
许水楼主动参加义务劳动
在工作中言传身教,许水楼的以身作则也感染着村里的其他年轻党员,带动着他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勤勉踏实。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 历经风霜
却风华正茂 正值青春
从过去到现在
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
用生命书写美好未来
有人在以身作则 埋头苦干
有人在传承发扬 挑战极限
有人在茁壮成长 准备接棒
他们虽然年纪参差
却一样地
初心如磐石
使命在肩头
永不停歇
出品:大洋网
采访/文字:马佩纯
监制:朱文婷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