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小夏记“疫” |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开始有序解封 街坊们下楼了

持黄码市民通过黄码绿色通道快速进行核酸检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摄

东漖新村的志愿者将端午节慰问礼包送到住户手中。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韵桦摄

小夏记“疫”9

有些历史性时刻,往往需要把时间的镜头拉得更长,才能看清其间的波澜起伏。

6月14日、15日、16日,距离今天不过短短几天。但它们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令人记忆深刻的印记。

6月14日,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开始有序解封。街坊们,下楼了。

6月15日,当日“零新增”。万众期待的“0”,终于来了!

6月16日,又有6个区域解封,新冠疫苗接种已重启……

好消息越来越多,胜利越来越近了!

第二十五天:有序解封

6月14日 星期一 雷阵雨 26℃~33℃

“终于解封啦!”在南洲名苑小区门口,市民任先生表示:“激动得就要跳起来了!”

13日晚,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20号通告:根据防控工作进展,按照分类分批原则,对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实行有序解封。

端午节这天,指挥部同意解除11个区域的封闭、封控管理措施,涉及海珠、天河、白云、黄埔、番禺5个区。

解封了!

这是一个强烈、明确的信号。此前分级分类、全员筛查、离穗管理、封闭封控等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成效明显。通告中有这样一句——“根据防控工作进展”。“进展”包括,自6月10日起,广州每日新增确诊病例稳步下降:11日8例,12日6例,13日4例,14日1例。形势,正稳定向好发展。

有序解封,这是此前勠力奋战的阶段性成果,可喜可贺。

当然,有序解封,有序是前提。第20号通告为有序解封设置了“严苛”的条件:连续14天且经过三轮以上全员核酸筛查无新发感染者,解封前24小时内完成全员检测且结果均为阴性;所有密切接触者已得到有效管控;“黄码”人员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这些条件像一道道屏障,目的是确保针尖大的窟窿被一一堵上、堵好,不漏风。

此外,解封不是一解了之,更不是解除防控。各区域仍要落实其他疫情防控措施,严防疫情反弹。

宽严之间,张弛有度。从封控到解封,一步一个脚印,因时因势调整。这是科学防控的客观要求,也是精准防控的题中之义。

这一天,端午节。不少居家隔离的街坊已早早地收到了粽子;这几天,爱心粽子、水果等“关爱”纷纷涌向一线防疫人员。

这天中午,在鱼珠街一个临时疫苗接种点,医生陈颖迎来了一次特别的探班。10岁的儿子和妈妈“隔门相望”,隔着透明门,双手比心。

这天,多日没有回家的梁丽敏护士拍下了一张特别的“全家福”。她站在酒店的阳台上,老公、两个孩子在楼下的车里——距离很远,又很近。

特别的探班,特别的合影,特别的节日,特别的温暖。

第二十六天:黄码效应

6月15日 星期二 雷阵雨 26℃~33℃

黄埔区科景路西北牛肉面,白云区华英路猪脚汤粉王,白云区启德路云城星月……

这天晚上,又一批涉及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和场所被通报。和此前一样,在通报的目录上,除了详细地址,还有一个“风险时间段”。

“黄码赶紧检测”“及时去做核酸”“千万不要瞒报”……从网友的留言就能看得出来,公众已经“轻车熟路”了。

算起来,此次通报重点区域和场所,已经是第三批次了。

早在6天前——6月9日,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9号通告,要求加强涉及重点区域和场所人员的核酸检测筛查。凡是在重点区域和场所附近区域活动并停留过,存在可能接触风险的,其健康码都将变为“黄码”。

“黄码”人员必须立即与居住地就近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并携共同居住人员前往就近的核酸检测点免费进行核酸检测,同时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此举,意在何为?

其一,重点突破。5月26日,荔湾开始全区全员检测。此后,广州11区先后进行全员检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这如同大海捞针。经此一役,可能存在的风险被打捞起来、纳入管理。在“全”的基础,“黄码”更“专”,直接聚焦可能存在接触风险的群体,更有针对性、更为精准。

其二,反“客”为主。全员筛查是与病毒竞速。风险在前、排查在后,类似“跟跑”;把在重点区域和场所附近活动并停留过的群体识别出来,纳入“黄码”,则变被动为主动——“黄码”人员在转“绿”之前,生活多有不便,这一规则设计正是要压实个体责任,让潜藏的风险“主动现身”,以最快速度、最小成本“查缺补漏”。

9日,144个详细地址和时间段被披露;13日凌晨,通报87个重点区域和场所;15日晚,再度“追加”……

去年以来,红码、黄码、绿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大作用。此次与变异病毒交锋,广州以技术赋能,在黄码上“加码”,推出“紫码”,为黄码人员检测开通“专用通道”——以此助力大筛查,可谓积累了新经验。

当然,不止于“码”——15日上午,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在连线时表示,为了更加精准开展核酸筛查,广州推出了“健康承诺书”——它会自动弹出,让公众对个人健康进行自查、承诺;推动出现疑似症状的群众在短时间内再完成一次筛查。

它像一则温馨提醒,也像一纸约定——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更积极主动,携手打好歼灭战。

第二十七天:首次归零

6月16日 星期三 雷阵雨 26℃~33℃

“这是这些天最好的消息!”

“不容易啊!”

“希望保持下去。”

万众期待的“0”,终于来了!

根据16日通报,15日0时至24时,广州无新增本地感染者。这是本轮疫情以来广州首个“零新增”!

这则好消息很快出现在广州人的微信群里、朋友圈里,很快就成为微博热搜话题。

这一天,人们还迎来了更多好消息:16日,广州又有6个区域解封;海珠区一区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新冠疫苗接种已重启,并可实现跨区预约;截至6月15日24时,广州累计出院人数已有9人……

当然,零新增绝不等于零风险!在当天举行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提醒,仍要全力排查、严防死守,决不能放松、更不能麻痹。

这天,广州市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会议强调,当前我市疫情防控处于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必须坚持攻坚、坚定信心、坚守阵地,要求在较短时间内把拖尾控制住,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决定性胜利。

再接再厉、决战决胜。广州,毫不放松。

16日晚,黄埔区发布通告,解除联和街封闭封控区域管理。从封闭到解封,又是一场闪电战。

14日凌晨,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一确诊病例曾在黄埔区临时居住,6月9日的活动轨迹涉及黄埔区两个重点场所。封闭封控、筛查甄别、集中隔离、环境消杀、全员检测……16日当天,管控区域内第二轮全员检测还在进行。所幸根据通报,判断该患者为离开黄埔后感染——有惊无险!

这一纸通告提醒人们:风险仍可能存在,这场硬仗还在进行中!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夏振彬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广州天河本地信息 » 小夏记“疫” |封闭、封控管理区域开始有序解封 街坊们下楼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广州信息 更新 更快 更全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